新闻资讯
FOCUS NEWS
当前位置:焦点新闻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矿石检测中的应用与技术解析-鉴知技术
发布日期:2025-04-28 14:12:11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高效实时的分析手段,近年来在矿石检测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其通过捕捉矿物分子振动对近红外光的特定吸收特征,可在短时间内解析矿石成分、水分及矿物相态等关键参数,为矿产勘探、选矿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原理

近红外光谱的波长在 780~2500nm(0.78~2.5μm)之间。对近红外光谱产生吸收的官能团主要是含氢基团,包括C-H(甲基、亚甲基、甲氧基、羧基、芳基等),羟基O-H,巯基S-H,氨基N-H等,它们的合频和一级倍频位于1300~2500nm波段。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核心机理源于物质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的特殊响应。矿石中特定化学基团(如羟基、碳酸根、硅氧键等)在近红外波段会形成特征吸收峰,构成“分子指纹”。如表1所示:


表1 常见基团/分子、谱带位置及其相关矿物

2025年4月28日.png

通过高精度光谱仪采集反射或透射光谱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构建定量模型,可实现矿石成分的精准预测。


Fe-OH矿物特征吸收

在矿物组成中,Fe离子是重要元素之一。其代表矿物有明矾石、黄铁钾矾、囊脱石、皂石、锂皂石、 石膏、纤铁矿、菱铁矿、阳起石、直闪石和石榴子石等。明矾石在1420nm处有OH+H2O二者合成峰,Fe-OH 特征峰K明矾石在2210nm处,Na明矾石:2160~2170nm处;黄铁钾矾 Fe-OH特征峰在2260~2270nm;石膏:Fe-OH特征峰是1449、1489与1550nm三个重叠峰,这也是石膏的标志峰。

 

应用场景

1.地质勘探与矿物识别

蚀变矿物圈定:利用短波红外对蚀变矿物的高灵敏度,可快速绘制矿区蚀变分带图,指导成矿靶区定位。

原位快速筛查:便携式设备可在野外现场完成矿物种类鉴定,大幅减少实验室分析的时间成本。


2.选矿流程优化

智能分选: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在线分选系统可实时识别矿石与脉石,显著提升入选品位并降低能耗。

过程监控:通过实时监测矿石成分波动,动态调整工艺参数,有效提高金属回收率。

 

在工业应用中,近红外技术的成熟性已通过多项创新方案得到验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检测总铁、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多项指标,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并可将传统实验室分析周期压缩至秒级,同时大幅减少化学试剂使用量,实现矿业高效化与绿色化的转型发展。


鉴知技术SR50R17/SR100N25是高性价比的近红外光纤光谱仪,波段范围0.9~1.7μm或0.9~2.5μm,覆盖大范围的常规近红外检测区域。SR50R17光纤光谱仪采用非制冷型InGaAs传感器,SR100N25光纤光谱仪采用制冷型InGaAs传感器,都有较高的灵敏度,镜片近红外反射效率高,可以检测弱吸收信号,高分辨率能够更好的分辨特征峰。体积小,易于实验搭建以及整机集成,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可选,兼容USB或UART方式输出。

图片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