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章
当前位置:宣传文章
光纤光谱仪在材料检测中有哪些应用?
发布日期:2025-06-26 11:53:12

当工程师手握一块未知合金,质检员面对流水线上的涂层样品,研究者观察化学反应进程时,他们共同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快速、精准且无损地获取材料内部信息? 传统化学分析法需破坏样本,耗时数日;显微镜观测仅限表面结构。


而光纤光谱仪的出现,正以非接触式测量、秒级响应速度、多元素/分子同步分析三大优势重构检测逻辑。它像材料的“光学指纹识别器”,通过捕捉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瞬间解析成分、结构甚至缺陷。本文将聚焦材料科学与工业质检的真实场景,拆解光纤光谱仪如何成为现代检测体系的革命性工具。


光纤光谱仪应用系统.jpg


一、成分分析与鉴定:透视材料的“基因密码”


元素分析:LIBS技术的秒级快检


当金属废料分类或矿石品位评估需即时结果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配合光纤光谱仪展现惊人效率:脉冲激光在材料表面激发等离子体,光谱仪采集发射光谱,通过特征谱线(如铁元素的358.12nm、438.35nm峰)实现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


分子识别:拉曼与荧光的“化学透视”


对于高分子材料、药物晶体或污染物分子,拉曼光谱通过非弹性散射光识别分子振动模式。例如在鉴别塑料类型时,聚乙烯在1060cm⁻¹和1130cm⁻¹出现双峰,聚丙烯的特征峰位于1450cm⁻¹;而荧光光谱可捕捉材料受激后的发射光,用于检测油墨中的荧光增白剂或半导体杂质。


LIBS矿物实测结果.jpg


二、材料特性表征: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


厚度测量:光学薄膜的纳米级监控


在光伏面板或光学镜头镀膜产线上,光纤光谱仪通过反射/透射光谱计算膜层厚度。当光穿过薄膜时,上下界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周期性振荡谱线。通过拟合振荡周期,可反推厚度值。典型案例如二氧化硅薄膜检测:厚度每增加100nm,特征峰偏移约12nm。


颜色测量:超越人眼的精准色度学


对纺织品色牢度或汽车漆面质检,光纤光谱仪可量化颜色坐标(CIE Lab) 和色差(ΔE) 。例如检测白色陶瓷时,分析其在450nm(蓝)、550nm(绿)、610nm(红)的反射率曲线,计算白度指数。


缺陷检测:捕捉“隐形”异常点


材料表面的微裂纹、异物污染或成分偏析,会改变局部光谱特征:


近红外光谱(900-1700nm) 可识别聚合物中的杂质颗粒(如PVC混入PE时,C-H键吸收峰位移)


紫外光谱 检测玻璃中的铁离子污染(在380nm处出现异常吸收)


某轮胎厂商通过在线光纤监测系统,将帘线涂层缺陷检出率提升40%(Rubber World案例)。


三、过程监控与控制:工业生产的“光学大脑”


在线成分监控:实时闭环调控


在钢铁冶炼中,光纤光谱仪直接对接高温炉腔,通过观察熔融金属的发射光谱,实时反馈C、Si、Mn元素含量。某钢厂部署的系统可在出钢前2分钟调整成分,将合金添加误差降低至0.15%。化工领域同样受益:反应釜内液体浓度变化导致特征吸收峰强度改变,系统据此自动调节进料阀。


反应过程追踪:捕捉动态化学指纹


当监测环氧树脂固化时,光纤探头非接触采集反应体系的光谱:


1. 初始阶段:920cm⁻¹处环氧基团拉曼峰显著


2. 固化中:环氧峰减弱,1110cm⁻¹处醚键峰增强


3. 完全固化:光谱特征趋于稳定


通过建立峰强度-固化度模型,可精准控制热处理时间(Polymer Testing实验验证)。


总结:如何最大化光纤光谱仪的检测价值?


光纤光谱仪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本质是将光学特性转化为工程参数。其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1. 效率革新:LIBS元素分析比传统实验室快100倍。


2. 精度跃升:膜厚测量分辨率达纳米级,色差检测精度超人眼5倍。


3. 场景突破:高温、危险环境下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未来趋势指向多技术联用(如拉曼+LIBS互补分析)与微型化集成(手持式设备普及)。但需注意:光谱解析需专业数据库支持,复杂样品仍需辅助技术验证。


鉴知技术简介:


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光谱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公司。基于高灵敏度拉曼光谱技术及智能定量算法,开发了在线气体分析仪和在线拉曼分析仪,已在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钢铁冶金等行业的工艺在线监测中大量使用,为用户显著提升工艺效率和产能。


常见问题:


1. 光纤光谱仪能否检测不透明材料?


可以。LIBS技术通过激光烧蚀表面产生等离子体,适用于金属、陶瓷等不透明体;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则可穿透部分深色聚合物。


2. 如何保证在线检测的稳定性?


需定期校准(如汞/氖灯标准谱线校正波长),配合暗噪声扣除算法,并在探头加装吹扫装置防尘。工业级设备通常具备自动校准模块。


3. 拉曼与荧光光谱如何选择?


拉曼擅长分析分子结构(如晶体对称性),荧光则对发光物质更敏感(如有机染料)。荧光干扰较大时优先选拉曼。


4. 光纤探头距离样品的最佳范围?


通常5mm-50mm。过近易污染镜头,过远导致光通量不足。聚焦型探头可扩展至1米,适合危险环境。


5. 光谱数据如何转化为检测结论?


依赖专业数据库(如ICSD晶体谱库)和化学计量学算法(PLS、PCA等),建立光谱特征与材料属性的映射模型。


本文总结:


光纤光谱仪已深度融入材料研发与生产闭环,从实验室的成分解码到工业线的实时调控,它以非接触式“光探测”突破传统检测边界。选择应用方案时,需紧扣检测目标(精度/速度/环境),结合光谱技术特性(LIBS、拉曼、荧光等)设计最优路径——唯有精准匹配需求,方能让光学之力真正赋能材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