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章
当前位置:宣传文章
真假药品、珠宝鉴定?红外光谱仪一秒看穿!
发布日期:2025-08-24 21:40:51

核心要点摘要


红外光谱仪作为物质分析的精密工具,通过捕捉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特征吸收峰,实现药品与珠宝的快速无损鉴定。在药品领域,它能精准识别假药成分;在珠宝鉴定中,可区分天然宝石与合成品。本文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行业挑战三方面,系统解析这一“鉴伪神器”的核心价值。

image.png

一、假货泛滥:从药品到珠宝的信任危机


假药与假珠宝的流通,已成为危害公共安全与市场秩序的顽疾。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不法分子通过辣椒油灌装“活络油”、拆分疫苗原液、用“冻干粉”冒充肉毒素等手段制售假药,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珠宝领域同样问题重重:合成祖母绿通过结晶水吸收峰差异伪装天然品,硅灰石与和田玉因密度相近难以肉眼区分,甚至出现用金箔包裹劣质玉石的“金镶玉”骗局。传统鉴定方法受限于物理性状相似性,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的需求。


二、技术破局:红外光谱仪的“分子指纹”识别术


红外光谱仪的核心原理在于捕捉物质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当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基团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产生振动能级跃迁,形成独特的“分子指纹”光谱。这一过程无需破坏样品,且分析效率极高。


药品鉴定:从成分到晶型的全链条把控


在药物分析中,红外光谱仪通过中红外区(4000~400cm⁻¹)的指纹区谱带,可精准识别原料药身份。例如,假冒黄道益活络油因不含正品的关键成分,其光谱图与标准图谱存在显著偏差。此外,该技术还能捕捉晶型差异导致的谱带偏移,确保药品纯度≥98%。2025版药典新增的漫反射模式与红外显微镜,更将检测精度提升至10μm级,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


珠宝鉴定:天然与合成的光谱密码


珠宝玉石的鉴定依赖红外光谱的反射法与透射法。天然祖母绿在3400~3800cm⁻¹处存在结晶水吸收峰,而合成品则呈现3490cm⁻¹等异常峰位。对于硅灰石与和田玉这类外观相近的矿物,红外光谱能通过1050cm⁻¹处的吸收差异快速区分。即使是经过充填处理的翡翠,其2600~3200cm⁻¹波段的有机物吸收特征也无所遁形。


三、挑战与未来:技术升级与行业规范并行


尽管红外光谱仪优势显著,但仍面临部分局限。例如,不同产地的同种玉石可能存在光谱重叠,需结合拉曼光谱等技术实现多维度鉴定。此外,便携式设备的研发成为趋势,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行业层面,需推动珠宝玉石鉴定标准化建设,完善红外光谱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数据共享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Q1:红外光谱仪如何实现“一秒鉴别”?

A:通过比对样品光谱与标准数据库的“分子指纹”,利用算法快速匹配特征吸收峰,无需复杂前处理。


Q2:该技术是否会损坏珠宝或药品?

A:红外光谱为无损检测,样品可完整保留,尤其适用于高价值物品的鉴定。


Q3:能否区分所有类型的假货?

A:对成分差异明显的假货(如假药、合成宝石)鉴别准确率高,但对微量元素差异或复杂混合物需结合其他技术。


Q4:红外光谱仪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A:除药品鉴定外,还可用于疫苗原液纯度检测、中药材炮制过程监控等,推动医药行业质量控制智能化。


Q5:普通消费者如何利用该技术?

A:可通过专业机构复检,或关注支持快递送检的国家级平台(如NGTC),避免依赖商家提供的证书。


本文总结


红外光谱仪以“分子指纹”技术为核心,在药品与珠宝鉴定中展现出无损、高效、精准的优势。从制售假药的刑事案件到天然宝石的合成品辨别,该技术已成为守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便携设备普及与多技术融合,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为各行业提供更可靠的品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