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章
当前位置:宣传文章
不同规模的发酵任务,该如何选择适配的拉曼光谱仪?
发布日期:2025-10-20 09:07:53

发酵过程优化与监控对生物技术产业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强大的非侵入式分析工具,拉曼光谱仪凭借其无需样品预处理、可提供实时分子指纹信息的优势,在发酵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面对从实验室小试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不同规模的发酵任务,如何科学选择适配的拉曼光谱仪,成为一项关键挑战。没有“万能”的设备,适配性取决于对具体需求的深入理解。


发酵尾气检测.jpg


一、 小试规模发酵:灵活性与多功能导向


小试规模(通常指几升至几十升)是工艺开发的摇篮,核心目标是快速筛选菌种、优化培养基配方和摸索关键工艺参数。此阶段对拉曼光谱仪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灵活性:需要仪器能方便地连接不同规格(如摇瓶、小型生物反应器)和类型的反应器(玻璃、一次性生物袋)。模块化设计、可更换的探头或灵活的样品支架非常有益。


2.高信息量获取:研究初期需尽可能多地了解过程信息(底物消耗、产物生成、副产物、菌体生理状态)。因此,对拉曼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要求较高(通常优于4 cm⁻¹),以更好地区分重叠峰;宽光谱范围(如200-4000 cm⁻¹)有助于捕获更全面的分子信号。


3.操作便捷性:研究人员可能非光谱专家,仪器软件应直观易用,包含基本的数据采集、预处理(如基线校正、去噪)和模型建立(如PLS回归)功能,便于快速获取结果。


4.成本效益考量:小试阶段预算通常有限,在满足基本科研需求的前提下,需注重性价比。基础型号或具备核心功能的设备通常是适合的选择。


二、 中试规模发酵:稳定性与过程监控能力并重


中试规模(百升至立方米级)是连接实验室研发与工业生产的桥梁,侧重于工艺放大验证和关键参数的精确控制。此阶段对拉曼光谱仪的要求显著变化:


1.稳定性与可靠性:长时间连续运行(可能数周)要求设备具有出色的稳定性,确保数据漂移小,测量结果可靠。激光器和检测器的长期稳定性尤为重要。


2.在线/原位监测能力:核心价值在于对关键过程变量(如葡萄糖、乳酸、目标产物浓度、活细胞密度)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为过程控制(如补料策略)提供即时反馈。需要配备适用于在位灭菌(SIP)或在位清洁(CIP)的坚固探头,并能耐受发酵罐内的压力、温度和搅拌环境。


3.足够的灵敏度:发酵液成分复杂,目标分析物浓度可能较低(尤其在产物生成初期或痕量抑制物监测时),要求拉曼光谱仪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合适的激光波长(如785nm在荧光抑制和穿透深度上取得较好平衡)和高效的光学收集系统是关键。


4.数据处理与模型稳健性:需要建立稳健的定量校正模型(如基于PLS或支持向量机的方法)。仪器配套软件应支持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模型建立、验证及模型传递功能。数据处理速度需满足在线监测的时效性要求。


三、 生产规模发酵:坚固耐用与集成控制为核心


大规模工业生产(立方米级及以上)的核心目标是高产量、高效率和批次间一致性。拉曼光谱仪在此场景下主要作为强大的过程分析技术(PAT)工具:


1.工业级坚固性与环境耐受性:设备必须能长期稳定运行于严苛的工厂环境(振动、温湿度变化、电磁干扰)。探头需具备最高的耐压、耐温、耐化学腐蚀和机械强度,符合严格的卫生和无菌要求(如3A认证)。


2.高稳定性与低维护需求:最大化运行时间是关键。设备应具备卓越的长期稳定性,校准周期尽可能长,维护需求低。具备自诊断和状态监控功能是优势。


3.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需要与工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或制造执行系统(MES)无缝集成,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基于模型的自动化控制(如闭环补料)。通信接口(如OPC UA、Modbus)和工业网络协议兼容性至关重要。


4.多反应器监测能力:大型工厂通常有多条产线或多个大型发酵罐。可考虑配置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使单台拉曼光谱仪能轮流监测多个点位,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ROI)。


5.标准化与合规性:符合GMP/GLP等法规要求,支持数据完整性(如符合21 CFR Part 11),审计追踪功能必不可少。


RS2000PAT.jpg


四、 跨规模选型的核心考量要素


除了规模特性,以下技术要素贯穿所有选型过程:


激光波长:可见光激光(如532nm)可能带来荧光干扰;近红外激光(如785nm, 1064nm)能有效抑制生物样品荧光,但成本或灵敏度可能不同。需根据具体发酵液特性权衡。


光谱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区分重叠峰能力越强,信息越丰富,但数据采集时间可能增加。需根据目标分析物的光谱特征和所需的化学信息深度选择。


检测灵敏度:与激光功率、光学系统效率、探测器性能等有关。低浓度分析物或弱拉曼信号物质(如某些氨基酸)的检测需要高灵敏度。


采样方式:光纤探头(用于在位监测)、显微镜(用于单细胞或微区分析)、样品池(用于离线分析)各有适用场景。在位探头是发酵在线监测的主流。


软件与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友好度、数据处理算法库(预处理、多元分析)、模型开发与管理工具、系统控制与集成能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应用深度。


技术支持与服务: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应用支持能力、维修响应速度及备件供应是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总结:


选择适配的拉曼光谱仪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发酵任务的规模是决策的基石,它直接关联到对设备性能、稳定性、采样方式、环境耐受性和集成需求的不同侧重。脱离实际应用场景和预算约束,盲目追求高参数指标并不可取。


理解小试的灵活探索、中试的稳定过渡、生产的严苛集成等不同需求层次,结合激光波长、分辨率、灵敏度、软件等关键要素的细致评估,才能精准锁定真正匹配的拉曼光谱仪。唯有为不同规模的发酵任务“量体裁衣”,才能最大化拉曼光谱技术的价值,为发酵工艺的开发、放大和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最终赋能生物制造过程的高效与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