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章
当前位置:宣传文章
OCT光谱仪工作原理是什么?通俗解析技术逻辑
发布日期:2025-11-10 10:00:04

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等需要“看透”物体表面、观察内部细微结构的领域,一种名为OCT光谱仪(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光谱仪)的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如同一种特殊的光学“超声波”,利用光线而非声波,为我们提供高分辨率的内部成像。那么,OCT光谱仪的核心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octst840.jpg



一、核心基石:光的干涉现象


理解OCT光谱仪,首先要掌握其核心原理——光学干涉。当两束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波(即相干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在某些位置,波峰与波峰叠加,光强增强(相长干涉);在另一些位置,波峰与波谷相遇,光强减弱甚至抵消(相长干涉)。这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图案,就是干涉图样,它极其敏感地记录了光波传播路径的微小差异(光程差)。


OCT光谱仪正是利用这种对光程差的高度敏感性,来探测样品内部不同深度处的结构信息。


二、核心结构:迈克尔逊干涉仪


典型的OCT光谱仪系统,其核心光学结构是基于经典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进行了关键性的改进:


1.宽带光源:不同于激光的单色性,OCT光谱仪使用能发射宽范围波长(如近红外光)的光源。这种光具有较短的相干长度。


2.分束器:光源发出的宽带光首先被分束器分成两束:


参考光路:其中一束光射向一个可精密移动的反射镜(参考镜)。


样品光路:另一束光射向被检测的样品。


3.反射与散射:


参考光路的光被参考镜反射回来。


样品光路的光进入样品后,会在样品内部不同深度的界面上发生反射或背向散射(光线朝入射方向返回)。


4.干涉发生:从参考镜反射回来的参考光和从样品内部散射/反射回来的样品光,再次在分束器处汇合,发生干涉。


5.光谱仪检测:汇合后的干涉光信号,被导入到一个关键组件——光谱仪(此处指光谱探测单元)。这个光谱仪的核心通常包含:


衍射光栅:将混合的干涉光信号按其组成波长(颜色)在空间上分离开(色散)。


线阵探测器:通常是一个高速、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阵列(如CCD或CMOS相机)。探测器阵列的不同像素位置接收并记录不同波长(λ)对应的光强(I)信息。这样,就一次性获取了整个干涉光信号随波长分布的强度图谱 I(λ),即干涉光谱。


6.信号处理:探测到的干涉光谱信号 I(λ) 被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核心处理步骤包括:


波长到波数转换:将横坐标从波长 λ 转换为波数 k (k = 2π/λ),使信号在波数域更均匀。


傅里叶变换:对转换后的干涉信号 I(k) 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这是OCT光谱仪技术逻辑中最关键的一步!


深度信息提取:FFT的结果是一个复数信号,其幅值(模)代表了样品内部不同深度位置(z)处反射或散射信号的强度。深度信息 z 与光程差直接对应。FFT将波长域的干涉信号,直接映射为深度域的反射率分布,称为 A-scan(轴向扫描),即样品某一点沿深度方向的结构信息。


OCT光谱仪ST830E.jpg


三、OCT光谱仪的关键优势


基于上述原理和结构,OCT光谱仪展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1.非侵入性与非接触性:使用近红外光作为探测手段,通常无需接触或破坏样品,尤其适用于活体生物组织检测。


2.较高的分辨率:轴向分辨率(深度方向的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光源的带宽(带宽越宽,分辨率越高),现代系统可达微米(μm)级别,远高于超声成像。横向分辨率则由聚焦光斑大小决定。


3.高成像速度:得益于光谱仪探测方式(一次曝光获取所有波长信息)和高速探测器,OCT光谱仪能实现非常快的成像速度,适用于动态观察(如眼球运动)和实时成像。


4.层析成像能力:能够清晰地区分和显示样品内部不同深度的细微结构,提供类似病理切片的横断面视图。


四、OCT光谱仪技术的应用场景


眼科:对视网膜、角膜、前房角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是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之一。


心血管科:血管内OCT光谱仪(IVOCT)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各层结构、斑块成分(如脂质、钙化、纤维帽),评估支架贴壁情况。


皮肤科:观察表皮、真皮结构,辅助皮肤肿瘤诊断和边界确定。


内窥镜应用:集成到内窥镜中,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组织的实时微观成像。


工业无损检测:检测涂层/薄膜厚度、内部缺陷(裂纹、气泡、分层)、材料内部结构等。


总结:


OCT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将精密的光学干涉测量技术与高速光谱分析、先进的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完美融合。它通过分析从样品内部不同深度散射回来的光波与参考光波形成的干涉图样,并将其转化为深度信息,最终构建出样品内部的高分辨率、非侵入断层图像。这项技术如同赋予了光线“透视”微观结构的能力,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领域不断拓展着人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维度,其发展潜力依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