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池安全日益成为焦点。然而,热失控事故的突发性与破坏力,让单一的监测技术常常力不从心。当电池内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表面温度尚未显著升高时,气体已悄然释放——此时仅靠温度监测如同蒙眼捉贼。核心痛点在于:现有监测方法能否在最早时间窗口捕捉到热失控的初始征兆?
依赖单一手段进行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如同仅凭触觉或嗅觉判断环境,存在明显局限:
关键信号遗漏:热失控早期产生的特征气体(如H₂、CO)或内部微小温升,极易被忽略。
误报与漏报风险高:环境干扰、其他设备发热或非危急气体释放,可能导致误警;而信号微弱或被遮挡则造成漏报。
全面态势感知缺失:难以同时掌握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状态(气体)与外部物理状态(温度分布及蔓延路径)。
实践证明,突破单一技术的瓶颈,实现更可靠的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需要精准匹配不同技术的特性。
1. 红外成像技术:温度的忠实记录者
工作原理:感知物体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肉眼可见的温度分布图像。
核心优势:
响应快速:毫秒级捕捉表面温度变化,可视化热扩散过程。
非接触、广覆盖:远程监测大面积区域,适用于电池包整体或模组级别的热异常探测。
直观定位:精准显示高温点及火势蔓延趋势。
关键局限:
内部气体监测“失明”:无法穿透电池外壳感知内部产生的关键预警气体(H₂、CO等)。
环境影响敏感:烟雾、水汽、复杂背景辐射会显著降低监测准确性。
早期预警能力弱:依赖温度显著升高作为判断依据,此时热失控往往已进入难以逆转的剧烈阶段。
2. 拉曼气体分析技术:气体的“指纹识别者”
工作原理:利用激光照射气体分子,分析散射光中独特的“拉曼光谱”,实现对特定气体成分(如H₂、CO、CO₂、碳氢化合物)的实时、原位鉴别与浓度测量。
核心优势:
早期预警先锋:热失控发生初期(如内部短路、SEI膜分解阶段)即能精准识别H₂、CO等标志性气体,提供宝贵预警时间。
高特异性与准确性:每种气体具有唯一光谱“指纹”,不易受其他气体或环境干扰影响,误报率低。
实时定量分析:不仅定性识别,更能连续监测关键气体浓度变化趋势。
关键局限:
成本投入较高:核心激光器与精密光谱分析组件导致系统成本高于红外成像。
近场部署限制:需在电池附近(如模组内、排气通道)布置采样点或探头,安装位置要求高。
监测技术特性 | 红外成像技术 | 拉曼气体分析技术 |
---|---|---|
核心监测对象 | 表面温度异常 | 特定气体成分(H₂, CO等) |
早期预警能力 | 较弱(依赖温升) | 强(捕捉初始气体释放) |
热蔓延追踪能力 | 强(可视化高温区扩散) | 弱(无法直接反映热量分布) |
环境适应性 | 易受烟雾/水汽/辐射干扰 | 抗干扰能力强(光谱识别特异) |
部署复杂度 | 相对简单(远程非接触) | 较复杂(需近场采样点或探头布置) |
成本投入 | 相对较低 | 相对较高 |
对于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的核心目标——最大化安全保障,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单一技术。选择更可靠的方式,关键在于明确监测阶段的核心需求:
追求最早预警窗口? 拉曼气体分析是更优解。 其能在热失控化学反应启动初期,精准捕捉微量H₂、CO等关键气体的释放,提供宝贵的逃生或干预时间。研究表明,基于气体的预警可比基于温度的预警提前数分钟甚至更久。
亟需监控火势蔓延路径? 红外成像不可或缺。 一旦热失控发生并伴随明火或剧烈温升,红外成像能快速定位高温点,清晰呈现热扩散方向和速度,为消防处置提供关键可视化信息。
提升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的可靠性,答案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多技术融合部署策略:
1.分层布防,优势互补:
第一道防线(早期预警):在电池模组或系统关键部位(如排气通道、电芯间隙)部署拉曼气体分析传感器,主攻H₂、CO等早期特征气体的实时监测,力争最早警报。
第二道防线(蔓延确认与态势感知):在电池包/簇级别或关键设备周围部署红外热像仪,一旦收到气体预警或发现异常温升苗头,立即启动持续扫描,追踪热源位置与蔓延趋势。
2.数据融合,智能决策:整合气体浓度数据(拉曼)与温度场图像数据(红外),结合电池运行状态(电压、电流、内阻等),通过先进算法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分析。这能显著降低单一技术的误报、漏报风险,更准确地判断事件性质(是初期征兆还是已剧烈爆发?)与发展阶段。
3.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如储能电站、电动公交、家用储能)、电池类型、风险等级和成本预算,灵活调整两类技术的部署密度、位置和优先级。
融合方案已在多个大型储能电站得到验证。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融合系统能将有效预警时间平均提前85%,同时降低误报率60%以上。这表明多技术协同是提升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可靠性的重要方向。
总结
锂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的可靠性,依赖于对技术特性的深刻理解与精准匹配部署。红外成像技术适合捕捉表面温度异常与蔓延路径,而拉曼气体分析技术则在早期识别关键气体方面表现出色。二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的伙伴。最可靠的策略是融合二者的优势,构建分层布防、数据联动、智能决策的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测体系。 只有打破单一技术的局限,才能为锂电池应用筑起更牢固的安全防线。
鉴知技术简介:
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光谱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公司。基于高灵敏度拉曼光谱技术及智能定量算法,开发了在线气体分析仪和在线拉曼分析仪,已在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钢铁冶金等行业的工艺在线监测中大量使用,为用户显著提升工艺效率和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