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章
当前位置:宣传文章
OCT光谱仪的核心组件有哪些?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发布日期:2025-11-12 09:01:15

OCT光谱仪作为一种非侵入式、高分辨率的断层成像工具,其卓越性能的根基在于内部多个精密组件的协同工作。这些核心部件共同决定了其成像分辨率、穿透深度、成像速度与信噪比等关键指标。理解这些组件的功能,对于深入掌握OCT光谱仪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至关重要。


SR840E光谱仪.jpg


1. 宽带光源:成像深度与分辨率的根基


OCT光谱仪的成像能力首先依赖于其光源。一个合适的宽带光源需具备宽光谱特性与短相干长度特性。宽光谱特性直接决定了轴向分辨率的高低——光谱越宽,分辨率通常越好。短相干长度特性则使得系统能够精确区分来自样品不同深度的反射光信号,是实现断层成像的关键物理基础。光源的功率稳定性和噪声水平也显著影响最终成像的信噪比。因此,光源是决定OCT光谱仪整体性能的关键起点。


2. 干涉系统:信号生成的核心枢纽


干涉系统是OCT光谱仪的心脏,构成了迈克尔逊或马赫-曾德等干涉仪结构。其核心作用是将来自样品的光信号(样品臂)与来自固定参考镜的光信号(参考臂)精确地汇合并发生干涉。当样品臂光程与参考臂光程之差在光源相干长度范围内时,才能产生可探测的干涉信号。这个过程对光程差的微小变化极为敏感,正是通过精确测量参考臂光程的扫描或调制,以及探测干涉信号随光程差的变化,OCT光谱仪才能解析出样品内部不同深度的结构信息。


3. 光谱探测单元:微弱光信号的精密捕获者


在频域OCT光谱仪中,光谱探测单元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主要由光栅(或棱镜)和阵列探测器(如线阵CCD或CMOS)组成。光栅(或棱镜)的作用是将含有深度信息的干涉光谱信号按波长在空间上展开(色散)。阵列探测器则负责同步、高速地记录下整个展开光谱的强度分布。这个被记录下来的光谱干涉图,经过后续的数学处理(通常是傅里叶变换),就能直接转换为一维深度的反射强度分布(A-scan)。探测器的灵敏度、动态范围、读出速度和噪声水平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和速度。


4. 光束扫描系统:二维/三维图像的构建者


为了获取样品表面的二维(B-scan)或三维(C-scan)图像,OCT光谱仪需要配备光束扫描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精确控制探测光束在样品表面的位置。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高速振镜(如检流计振镜)进行光束偏转扫描;另一种则是在样品臂末端使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反射镜进行集成化扫描。扫描系统的精度、速度、稳定性以及扫描模式(如线扫、栅扫、螺旋扫等)决定了成像范围、帧率和图像几何保真度。


OCT光谱仪ST830E.jpg


5. 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成像流程的指挥中枢


现代OCT光谱仪高度依赖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系统控制模块。该模块负责多项关键任务:控制光源、扫描系统、探测器等硬件的工作时序与参数;高速采集探测器输出的原始光谱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背景扣除、色散补偿、重采样);执行核心的图像重建算法(主要是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优化版本);最后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如降噪、增强、可视化)并输出结果。处理速度直接影响成像的实时性,而算法的优劣则关乎图像分辨率和伪影抑制水平。


OCT光谱仪的强大成像能力,是其核心组件——涵盖光源的光谱特性、干涉系统的精密控制、光谱探测单元的灵敏捕捉、扫描系统的空间定位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的高速运算——共同协作的结果。正是这些部件在物理原理与工程技术层面的持续融合与优化,推动了OCT光谱仪在生物医学成像、材料检测、工业精密测量等诸多领域不断拓展其应用深度与广度。认识这些组件及其作用,是理解、评价乃至优化新一代OCT光谱仪技术的基础。